星期四, 4月 26, 2007

堅強活下去


Picture

徐步高事件隨死因法庭的結果, 是不合法的死亡抑或是合法的死亡也好, (再沒有任何上訴的情況下) 想這件悲劇應該落幕吧 !  這事件上的是是非非, 我不會去評論; 因為豈不懂也不明更不想去討論.  今早在上班的途中, 從大氣電波傳來由主持人讀出徐步高太太李寶玲女士的感謝信, 被她那份無悔所感動; 又想起昨晚在電視中看見徐媽媽張維美女士的反應, 明白什麼是堅強的活下去....
就如徐媽媽的話 : [大家都經歷了這件事,非常的傷痛,我都希望經歷過傷痛的人,也將痛苦盡量快點放下,堅強生活。] 
對於在這事件上每一位主角的家人, 他/她們都需要多點時間和空間去淡忘;  希望社會各界人仕仁慈些,  讓她們有機會真真正正的可以平平淡淡地堅強活下去

祝願所有經歷過傷痛的人 :

生者壽而康  病者即霍然  死者生西方

徐步高母親希望經歷痛苦的人能堅強活下去 2007-04-25(亞洲電視新聞節錄)


徐步高母親張維美表示痛苦地接受裁決,希望所有經歷痛苦的人,能放下傷痛,堅強生活下去。  
「很痛苦,剛才好像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我很沉痛、很沉痛。」陪審團一致裁定兒子合法被殺,作為徐步高媽媽,張維美表示會痛苦地接受:「我相信我的兒子是好、非常好、非常好的,好兒子、好父親、好丈夫,所以今日的裁決,我是痛苦地接受。」 
一年來鑽研佛法,她領悟到「冤冤相報何時了」,會否向另外三名死者家人致歉:「大家都經歷了這件事,非常的傷痛,我都希望經歷過傷痛的人,也將痛苦盡量快點放下,堅強生活。」  
尖沙咀槍擊案開始研訊後,張維美每天來旁聽,她表示要支持兒子:「我心目中的兒子,我不相信他是做這樣的事,因為我不相信,很多對他負面的報道,我就真的要支持他,所以過來聽。」 
由東涌的家到法院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她大多是獨來獨往,但張維美表示以後的人生路不會孤單:「我媳婦與孫女也好,互相誰也不可離開誰,也是要一齊生活,她知道爸爸過身,爸爸在她心目中,形象是好的。」 
張維美表示,稍後會到家鄉印尼暫住,她表示自尖沙咀槍擊案發生後,已經沒有回印尼,希望返到家鄉,淡忘槍擊案的悲痛。  
.../待續 

美國校國槍擊事件之盧剛事件

2007年4月18日美國弗吉尼亞州理工發生了美國歷年來最嚴重的校園槍擊案, 今次連兇徒在內共有三十三人喪生. 使美國校園內彌漫著暴風雨前的氣氛, 人心惶惶。 這次的悲劇使我想起了1991年的[盧剛事件]. 我特意在互聯網上搜查了這事件的紀錄及一些中美學者及教授, 中國留美學生..等的分析. 探古而知今, 讓我們正視這個社會問題, 也給自己一個反思的時刻….

*****quoto
盧剛事件,是指1991年11月1日就讀於美國愛阿華大學的中國博士留學生盧剛在校園中射殺數人的槍擊事件。該事件在當時曾震驚中美兩國,也引起了一場關於中國教育弊端的討論。


1991年11月1日下午三點半左右,盧剛進入了正在進行專題研討會的愛阿華大學凡艾·倫物理系大樓(Van Allen Hall)三樓的309室,在旁聽約五分鐘後,他突然拔出左輪手槍開槍射擊,他首先擊中他的博士研究生導師,47歲的戈爾咨教授,並在戈爾咨教授倒下之後,又在教授腦後補了一槍;然後,他又朝他的博士研究生導師助理史密斯(Robert Alan Smith)副教授身上開了兩槍。此時,在場的眾多人士剛剛有所醒悟,紛紛逃離現場,這時盧剛又瞄準了當時在場的另一位中國留學生,27歲山林華博士,接連向山林華的的腦部和胸膛連開數槍。隨後,盧剛離開了第一現場到達二樓208室系主任辦公室,一槍射殺了44歲的系主任尼克森(Dwight R. Nicholson)。在確認尼克森死亡之後,盧剛又返回第一現場,發現幾個學生正在搶救奄奄一息的史密斯教授,於是又朝史密斯的腦部補發了致命的一槍。
然後盧剛持槍離開物理系大樓到達生物系大樓,由一樓走到四樓,似乎在尋找一名女性目標(有目擊者見他進入女廁所尋人),其間遇到師生多人,但盧剛並未開槍濫殺。

在未找到射擊目標之後,盧剛又進入了行政大樓,沖入一樓111室的校長辦公室,向副校長安妮·克黎利(T. Anne Cleary)前胸和太陽穴連開兩槍,又朝辦公室內的學生秘書茜爾森(Miya Sioson)開了一槍。
隨後,盧剛到達二樓的203室,飲彈自盡。

*****unquoto

外界觀點 盧剛殺人案說明了什麼?
新浪教育 06/13/06 00:25:38

  由於中國學生間的競爭,使美國教授遭殃,該大學物理系失去了最好的教授。
-- 美國媒體聲音

中國有六千多萬獨生子女,他們將逐步成為新一代舉足輕重的人,但他們也許是合作意識最為淡漠的一代人。盧剛不是獨生子女,但他是家中惟一的兒子,身上的許多特點與獨生子女極為相似。從這個角度上看,不但應改變應試教育體制,大力推進素質教育,而且應更好地進行合作教育,合作能力和競爭能力是現代人的兩條腿,缺一不可。 
-- 引自《盧剛殺人案說明了什麼?》 
 
盧剛是個在信仰危機邊緣長大的青年,他認為自己的功夫比同門師兄要高強,以同歸於盡去“擺平”此事。這種恩怨是非,常見於東西方各類武俠小說,想不到今天在現實生活中上演。盧剛有別於其他同學,正是因為他目無餘子,惟我獨尊。他習慣了勝利,到了彼岸,看不慣別人比他快半拍,吞不下這口氣,就於了傻事。  
--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教授 
 
綜觀盧剛殺人血案的前因後果,有幾個因素值得我們注意。首先,上世紀70年代,即塑造盧剛性格最重要的10年,恰好是改革開放初期。經過“文革”浩劫,中國相當一部分青年道德淪喪,信念失落,除了赤裸裸的自私自利、拜金主義,不再相信世界上有真理。第二,在中國社會,一向流行平均主義:“大家共同富裕,你好我也好;大家共同貧窮,我沒有的你也休想有。”如此造成了彌漫于全社會的嫉妒心理。一遇到有人比自己強,不論在物質上還是知識上,不是通過公平競爭去趕上對方,而是從其他方面千方百計去打擊別人的優勢。一些中國人不團結、愛內訌、喜攀比而又互不服氣的性格,應該說與這一社會風氣有關。  
-- 中國訪美學者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慘禍?從中我們該接受什麼樣的教訓?這是值得每一個中國人深思的問題。嫉賢妒能、心胸狹窄是盧剛犯罪的症結所在。然而,現實生活中心存嫉妒的人何其之多,這實在是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中國有五千年的悠久曆史,是一個文明古國,但是幾千年的封建制度也使一些中國人形成了狹隘的性格。人與人相鬥的運動,更使人忘記了人間之愛,有的只是猜忌和嫉妒。在中國學術界有一句話十分風行,即“牆內開花牆外香”,一個人出了成績,在本單位的同道中較少得到贊賞,有時還有風言風語,甚至嫉妒打擊,這實在是很不正常。  
-- 中國某大學教授  

盧剛的凶殺案新聞報道之後,人們大為震驚。通過這個案件,我們可以窺視到中國青年一代身上存在的某些令人擔憂的傾向。
第一,中國青年一代,尤其是與盧剛年齡相仿的青年精英的心理承受能力(承受失敗、挫折、苦難等等)正在不斷下降。由於急功近利,中國沒有在提高全民教育上下功夫,而是導入精英培養制度。從少年班到出國留學一路開綠燈,整個社會對這樣的英才捧著、護著,造成他們極端的自我中心主義、風頭主義性格,惟我獨尊,目空一切,根本沒有一種承受痛苦、挫折的心理准備。他們是公派出國,月月有支票進賬,不需要像自費留學生那樣去洗碗、當保姆等打工掙學費。畢業後失業,支票斷檔,他沒想過先打工掙錢,再尋找發展機會,而是生出了“我走絕路,也要找幾個墊背”的念頭。  
第二,海外學子中,不少人專業水平很高,但對自己生活於其中的西方社會文明了解卻不夠。他們龜縮在自己的內心世界和小圈子里,眼睛只盯著自己的幾個同胞,只要能把他們比下去,就會有安心感、滿足感。他們放棄了在一個更大的範圍里去競爭、去開闢新的天地的機會。這些人往往一遇失敗便產生挫敗感,愛鑽牛角尖。盧剛只是一個極端的例子而已。  
-- 中國留美學生  

這次事件雖然是盧剛本人一念之差的錯誤行為,但我認為,它暴露了留學生中存在的許多問題。這是一次偶然之中的必然事件,是諸多問題的一個極端表現形式。我願意為盧剛說幾句公道話。

  
美國社會中的壓力,是每一個人都能親身體會的,比起其他人,外國留學生的壓力又更甚。我本人曾有過一個和盧剛導師類似的教授,他規定我們每天至少工作13小時,每周最少六個工作日,沒有節日假期,這樣的生活,可謂是惶惶不可終日。四五年的寒窗苦讀,好不容易熬到學位。但是,一個外國人,又是經濟蕭條的年景,又怎能不為自己的前途而費心?而像盧剛這種專業偏窄的學生,出路又在哪里? 

 
很多同學到美國後,盡管生活條件相對變好,許多美國同學、同事也非常友善,但是你似乎永遠感覺不到你是他們中間的一個。心理學家說,一個人是否孤獨,取決於戀愛、婚姻以及社會交友。於是乎,那些已經結婚的,就可以在家里找到溫暖;那些單身的,就只能躲到別的孤獨人的“友誼”里,或是惶惶地尋找著生活里的另一半。而盧剛卻是一個既沒有家,又沒有一群朋友,無法改變自我的人。他變成了大海里的一個荒島,島上只有沙,每顆沙都是寂寞的。據我所知,盧剛生前有很長時間,經常一個人到酒吧里借酒消愁。這種長久的孤獨是可怕的,太久的話,任何人都有崩潰的一刻,而崩潰的結果也往往是出乎人們的意料… 

 
同為中國人,我為盧剛哀痛!  

-- 中國留美學生
  
當年的“盧剛事件”震驚了中美兩國,也引起了一場關於中國教育弊端的討論。可惜的是,中國教育界並沒有因此而進行深入的反思和變革。十多年之後,中國學生的心理狀態和人格模式依然沒有發生根本的改變。中國留學生在日本、加拿大、新西蘭、澳大利亞等地犯罪成風,中國國內大中學生的犯罪也在迅速增長。有人驚呼,在上世紀80年代出生的青年人中,冷漠、放縱、自私、自我中心成為精神時尚。 

 
我在訪問愛荷華大學的時候,聽到了不少關於在那次慘案中被槍殺的副校長安·柯萊瑞的感人故事。在這座小小的大學城中,有一條街道被命名為“安·柯萊瑞大道”,以紀念這位慘死的全美著名的測驗專家。愛荷華是一個風景如畫的小城,愛荷華大學的醫學院在全美首屈一指,愛荷華居民的文化素質在全美的評比中也名列前茅。這里安寧而靜謐,宛如世外桃源。愛荷華的街頭不像紐約街頭那樣,這里於幾乎見不到一個警察的身影。一般居民也很少聽說犯罪的現象,因此也少有不安全的感覺。然而,盧剛瘋狂的殺人案件,曾打破了小城的寧靜。慘劇發生之後,當地的許多人開始對中國留學生產生了排斥心理。

  
然而,就在安·柯萊瑞女士遇難之後的第三天,她的家屬發表了一封給盧剛家人的信件…  
關於這一信件,很少有中國媒體進行報道。我也不知道盧剛的家人是否收到過這一信件,他們會有什麼樣的回應。我卻認為,這一信件比整個殘酷的槍殺事件更有報道的價值。這封信戰勝了邪惡與死亡,體現了人性的高貴和寬容。這封信件展示了教育中最為寶貴的一個側面:這就是愛的教育、人性的教育和寬容的教育。柯萊瑞副校長生前就很關心來自世界各國的留學生,她的家里經常聚集著不同膚色的學生。在柯萊瑞的指導下完成博士學位的中國學者黃琪恩在《她仍舊在說話》一文中回憶說,安出生在中國上海,父母是美國傳教士。這段經日曆使她尤其喜愛來自中國的留學生。每年感恩節、聖誕節,安總是邀請中國留學生到家中做客。她一定沒有想到自己會喪生在一個中國留學生的槍口之下。然而,安的慘死並沒有動搖親人們的信仰,並沒有讓他們以仇恨來取代愛。他們深知,仇恨的心理最後傷害的是自己,仇恨的心理也不符合安生前所堅持的理想。愛和寬恕才是對親人最好的紀念。於是,他們向殺害親人的凶手的家人伸出了溫暖的雙手;於是,一項以“安·柯萊瑞”命名的獎學金在愛荷華大學建立起來了,前後三名獲獎者都是來自中國的留學生。


  安·柯萊瑞博士和她的兄弟們為我們做出了難以置信的表率和見證。從這個意義上說,安雖死猶生,用黃琪恩的話來說就是“她仍舊在說話”。


  第一個在美國大學課堂上設立“愛的教育”課程的南加州大學教授巴士卡里亞曾經強調,一個社會應當寄希望於三種東西-- 真理、青年和愛。“青年”是和“愛”緊緊聯系在一起的,而這種紐帶要靠教育來聯結。他認為,學校應該是世界上充滿幸福快樂的地方,因為學習本身就是最大樂事。學到東西是最幸福的事情,因為每一點新東西,都可以使你變成一個新人。在這一過程中,愛應當成為教育的主要線索,成為公民社會最堅固的基石。不懂得愛的人不配稱為公民,沒有愛心的老師不是一個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安·柯萊瑞博士的兄弟們的這封信件,應當被收入我們的中學課本中。它啟示我們,愛的力量是何等的偉大,愛的教育是何等的重要
-- 中國學人 余 杰


星期四, 4月 19, 2007

那一百零八天 - The Light You See

在這個長假期看完了郝明義先生的[那一百零八天 - The Light You See], 這是一本使人會用心去看的書। 書的封面寫著這一段:



[生命的前方, 總是悄悄地等著一個無從臆測的風暴; 這是一段離奇的生死經歷.
但, 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



作者郝明義先生是一位在韓國出生的華僑, 70年代回台灣唸大學後留在台灣從事出版事業, 現在是台灣[大塊文化]及[網路與書]的負責人, 也是一個公益性質的台北書展基金會的董事長। 這本書是憶述他與太太在2005年最後兩個月到2006年9 月中, 這段期間當中108天所發生的故事, 這將這108天劃分成三段時間.



第一個58天, 是一段充滿疑雲的烏天黑地日子, 作者的太太因感到腸胃不適, 有點發燒及在左臀部下側, 有一塊紅紅的地方去找醫生繼而入院। 於是一連串的可怕的醫學名稱出現了 : [皮下脂肪炎], [蜂窩性組織炎], [過敏性血管炎], [癰]; 不同的醫生有不同的診斷, 於是在仍未弄清楚病源下就謬開藥, 於是產生了身體對藥物的過敏及抗拒....病情急劇轉壞...仍找不出病因, 也就是說[無藥可用]...出現了醫學上的專有名詞[FUO (Fover of Unknown Origin, 不明熱], 中醫, 氣功師.... 病情反反覆覆, 血壓降至85, 白血血球從6000降至600, 昨天稍有點兒喜色, 今天頓時停止呼吸.... 問題時仍找不出是什麼病....太太(病人)在死亡的懸崖中徘徊, 作者(家人)在迷失裡等待奇蹟, 那一刻只有依賴他們的宗教信仰以[依法不依人]的心態支持下去....慶幸的是最後追踪到了病源, 是有關[自體免疫系統]上的問題, 一切有了明顕的改善....這長達58天的日子終於熬過了, 太太可以出院回家.



第二個40天, 2006年5月底太太的皮膚又出現紅班, 喉嚨痛起來, 呼吸感到困難...他們心底的警鐘響起了। 有了第一次面對死亡的恐怖經驗, 這回更害怕. 而且又有新的問題, 胸口有剌痛....這次是[心包膜發炎], 病情再次反覆...又差點吃了配藥處錯配的藥....他們再頼宗教信仰支撐下去, 在無盡的沼澤中飄蕩後, 再見曙光.



第三個10天, 2006年9月初, 太太因誤食用含有Q10及OP3的保健食品, 而再引發[心包膜發炎], 因為有了前兩次的經驗, 醫院及醫生有了應變的方法, 這一次對症下藥, 10天就可以出院, 同時亦讓他們知道[自體免疫疾病]被誘發/驅動的一些原因। 原來有這種疾病是很容易受到飲食與吸收的東西的刺激而發作.



而作者在末段給使用醫院的人的13個建議:
1./ 永遠追求對自己身體與生命的認識, 不要養成倚頼醫院與藥物的習慣.
2./ 不要隨便進醫院.
3./ 平時就注意醫院與醫師的風評, 並注意尋找適當的人介紹.
4./ 病徵初起的階段, 是最關鍵的時刻, 要把門診當作重要的事.
5./ 勢必住院, 自己要做更深入的了解.
6./ 要聽第二個意見, 但是要慎重.
7./ 親朋好友的建議, 不要隨便採納.
8./ 小心使用網路上的資訊來判斷你的健康與疾病.
9./ 不要在西醫院裡用中藥.
10./ 不要眠亂用偏方, 不要亂補, 也不要亂吃東西.
11./ 醫院有可能會給錯藥, 所以任何要服用的藥, 都得確定內容, 以及那是給你的. 出院時候拿的藥, 也可能給錯, 也是特別注意.
12./ 出院, 轉院一定要取得病歷.
13।/ 不要輕用靈療.



閱讀後感 :
雖然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的階段, 而且人命無常, 誰也不可倖免或是預知, 所以人對死亡不應太過份害怕. 可是克服人在死亡邊緣時那份痛苦, 那份恐懼; 家人朋友的那份焦慮, 那份無助就不會是件容易的事.
從這本中讓我明白一點, 就是每個人對自己的身體健康究竟認知多少呢?? 當今的醫學科技與不斷發現的新病症步伐的距離有多遙遠呢 ??

如何使用微波爐

 
Picture 
微波爐煮蛋灼傷男子眼部 (明報) 04 16 星期一 07:20PM

柴灣一名男子用微波爐煮熱雞蛋時,雞蛋突然爆開,蛋漿灼傷男子的眼部及肩膊。該名青年下午約1時獨自興東邨興康樓住所煮食,將已經剝殼的雞蛋煮熱。不過他把雞蛋拿出來時,雞蛋突然爆開,青年眼部被濺傷,他自行報警求助,經包紮後送院治療。
看了這則新聞, 讓我們知道微波爐已是許多家庭的廚房之內, 電飯煲及冰箱之外的必須品. 但對正確的使用微波爐方法及禁忌仍未完全瞭解. 我在網上找到一些這類的資料, 希望會提高大家對使用微波爐的認識, 也許有些是自己忽略的.... 




使用微波爐的9個禁忌

  使用專門的微波爐器皿盛裝食物放入微波爐中加熱,忌用普通塑膠容器:一是熱的食物會使塑膠容器變形,二是普通塑膠會放出有毒物質,污染食物,危害人體健康。   忌用金屬器皿:因為放入爐內的鐵、鋁、不銹鋼、搪瓷等器皿,微波爐在加熱時會與之產生電火花並反射微波,既損傷爐體又加熱不熟食物。   忌使用封閉容器:加熱液體時應使用廣口容器,因為在封閉容器內食物加熱產生的熱量不容易散發,使容器內壓力過高,易引起爆破事故。即使在煎煮帶殼食物時,也要事先用針或筷子將殼刺破,以免加熱後引起爆裂、飛濺弄髒爐壁,或者濺出傷人。   忌超時加熱:食品放入微波爐解凍或加熱,若忘記取出,如果時間超過2小時,則應丟掉不要,以免引起食物中毒。   忌將肉類加熱至半熟後再用微波爐加熱:因為在半熟的食品中細菌仍會生長,第二次再用微波爐加熱時,由於時間短,不可能將細菌全殺死。冰凍肉類食品須先在微波爐中解凍,然後再加熱為熟食。   忌再冷凍經微波爐解凍過的肉類:因為肉類在微波爐中解凍後,實際上已將外面一層低溫加熱了,在此溫度下細菌是可以繁殖的,雖再冷凍可使其繁殖停止,卻不能將活菌殺死。已用微波爐解凍的肉類,如果再放入冰箱冷凍,必須加熱至全熟。   忌油炸食品:因高溫油會發生飛濺導致火災。如萬一不慎引起爐內起火時,切忌開門,而應先關閉電源,待火熄滅後再開門降溫。   忌將微爐置於臥室,同時應注意不要用物品覆蓋微波爐上的散熱窗柵。   忌長時間在微波爐前工作:開啟微爐後,人應遠離微波爐或人距離微波爐至少在1米之外。

微波爐使用注意事項
   微波爐不使用時,最好將一杯水放入爐腔中,避免微波爐空載運行。如果微波爐被誤觸發,微波能會被水吸收,但切不可將微波爐當貯藏櫃使用。   不能空載工作,以免損壞磁控管,最好每天清擦爐腔內壁,特別是波導蓋。   不要對帶殼食物或密封的瓶子加熱,如雞蛋、栗子等,否則會引起爆裂、爆炸,嚴重 的還會將爐門等組件炸壞。   解凍食物不要用強功率,否則會產生外熟裏生的現象。   不要把微波爐放在磁性材料周圍,否則會降低微波爐的工作效率。   不要碰撞、扭曲爐門,以免微波爐洩漏超標。萬一門被損壞,應請專業人員檢修合格後方可使用。   切勿使用金屬器具,鑲金屬邊的器皿也不能使用。微波爐中通常使用陶瓷、耐熱玻璃。塑膠、木、紙製品不推薦使用。加熱時間短時,可以使用耐熱塑膠器皿。   切勿將水銀溫度計放入爐內檢測溫度,以免引起打火或損壞。
微波爐安全四原則

  1、微波爐應放在平穩、乾燥、通風的地方,爐子背部、頂部和兩側均應留出10釐米以上的空隙,以保持良好的通風環境。
  2、爐內不能使用金屬或帶有金屬配件的容器,也不能使用木制或竹制器具,而應使用耐熱玻璃、耐熱陶瓷等專用器皿。
  3、袋裝和瓶裝食物要在開啟後放入容器內再放進爐內 ;雞蛋必須打碎並攪拌均勻後再放進爐內,否則有可能引起爆炸事故。
  4、不能用微波爐加熱牛奶,因為牛奶中的氨基酸經微波爐加熱後,一部分會轉變為對人體有害的物質。

星期六, 4月 14, 2007

如影隨形

 

Picture



Picture

在假期天, 看過電影後跑到[宜家]無目的逛;  平日都只會在有需要時才急忙到這裡, 找到/買到目標後又怱怱而去 (因為許多時都是開車去來的, 為了省那十元八塊的停車費唯有要死趕...emoticon) 那天沒有開車, 不須再趕了, 可以自由自在去做閒事...  多好emoticonemoticonemoticon
在燈部竟讓我看見這對人形的座地燈, 商品介紹牌是這樣寫的: [手造紙燈罩, 每個都是獨一無二].  看看價格也不是太貴, 港幣貳佰玖拾玖圓玖角正, 叁佰大圓有找.  我在想正準備結婚的新人可考慮買一對這款痤地燈, 還可以把雙方可愛的大頭相貼在人形臉上, 放置在新居的客廳上.  在晚餐後, 兩口子坐在客廳裡, 在如影隨形的座地燈下對飲紅酒, 不是很浪漫嗎 ???
可惜這份浪漫不適合我, 因我怕午夜夢迴時被他/她們嚇到魂飛魄散呢.... (一笑 !!)

一席齋宴

五柳酥魚, 鐡板海鰻, 黑椒牛柳, 金盞蝦仁, 川椒雞丁, 香酥鴨塊, 竹竺北菇, 滿庭碧綠, 如意翅羮. 單看這堆菜名真的不願意接受自己正在素菜館內. 早前大陸的廠商請我食晚飯, 因為他/她們從我的同事中悉知我是個長期的茹[素]食者, 所以為我準備了如上述菜單的一席豐富齋宴.

說真的這頓飯真難食, 一大堆加味, 加色 的加工食物是我最不喜歡食的. 最難受是那堆比[葷]宴更[葷]的菜名, 既然上素食館來, 理應求品嚐[葷]以外的食物吧, 為何又偏要忘不了那堆[葷]的食譜昵 ?? 是忘不了那豬,牛,雞,鴨,魚,蝦,蟹, 還是要比較真與假肉食在味蕾上的分別 ??? 有時候人的內心真奇怪...,為什麼不可以簡單一點呢 ??其實我並不是個長期茹素者, 只是自己少肉多菜而已. 因為長期在外生活, 習慣了簡單的烹調方式, 更少食用加工的食物多時. 習慣了用開水煮一大盆長通粉然後放在冰箱內, 喜歡的時候就拿出來煮個香草蕃茄醬加點家造芝士或用新鮮的野菌來炒熱食; 不然放入法醋汁加青瓜絲及蛋絲來涼泮, 或者換個日式芝麻醬味道也不錯.... 更閒時會開車到唐人街買新鮮青菜和豆腐, 用大開水白烚青菜, 用上乘的豉油蒸豆腐, 這是送白飯的極品(因為在國外吃好的豆腐是有一定的難度). 當然有時亦會為朋友下海烹調牛扒及魚扒, 乃至一些簡單的中式小菜來伴白飯, 那就是滿天[葷]的日子. 不過在我家一定不會吃到活生生的生物, 我不能宰更不會吃, 這是咱幼承庭訓持[三浄肉] (即不見殺, 不聞殺, 不為我而殺). 我少吃肉的原因是, 多吃肉的日子人像精力多了, 所以會多動力, 同樣地也較易疲倦; 再者肉類中有許多分子不能在我們的體內完全分解, 殘餘的物質會發生使我們體內的血酸增加, 體內的免疫下降, 人的脾氣自然較易暴躁.... 而且在國外已有醫學的報告表示長期食肉者的心臟會比少肉者的較易衰竭而引起多種心臟病; 長期食肉者的皮膚會較粗糙, 毛孔易閉塞.... 我錫[荷包]更貪[靚滑], 所以還是選擇少吃肉更上.

無論如何還是要多謝大陸工廠商們的熱情, 我用致誠的心去品嚐這頓齋宴; 不過下次不要再刻意為我上素食館, 點這些花錢的菜肴, 就在一般的食館裡點一些你們自己喜好又常吃的菜, 只要為我多點一個清菜或豆腐已足夠了, 這樣大家不是食得更開懷及自在嗎 ???

Mr Bean's Holiday(戇豆放大假)

這個假期看了Mr Bean's Holiday(戇豆放大假), 是預期的開心; 整個電影院座無虛席, 大大小小的笑聲充滿了整個空間. 這是一齣典型的英國幽默電影.

電影的腳本並沒有什麼新意, 只是一個居英老派保守的[大鄉里]因中獎遊埠法國; 因不懂法語, 不識吃法國餐, 經常搭錯車, 掉了錢包後竟播音樂「咪嘴」作狀演唱討錢之類...的笑話, 在他的迷途中, 與俄國導演的兒子相遇, 相惡, 到後來的化敵為友, 及後又遇上法國妙女郎..... 個人最喜歡是末段是拿錄影和電影開開玩笑, 戇豆跑到康城影展; 諷刺參展的悶藝派導演自我陶醉, 真的是抵死詼諧, 也道出很多觀眾的心聲呢 !

路雲雅堅遜(Rowan Atkinson)在英國電視壇成名已經廿多年, 以演戇豆最拿手及最受歡迎. 他的優點, 是繼承默片以來的笑星傳統, 很少說話, 側重漫畫式表情與肢體動作. 看他在電影的演技, 真的無法想像當年他是如何在Newcastle University 考獲[電子工程](Electrical Engineering).

這個假期是平靜的, 但這齣電影添增了不少歡樂.....謝謝你 - Mr. Bean

一席齋宴

五柳酥魚, 鐡板海鰻, 黑椒牛柳, 金盞蝦仁, 川椒雞丁, 香酥鴨塊, 竹竺北菇, 滿庭碧綠, 如意翅羮. 單看這堆菜名真的不願意接受自己正在素菜館內. 早前大陸的廠商請我食晚飯, 因為他/她們從我的同事中悉知我是個長期的茹[素]食者, 所以為我準備了如上述菜單的一席豐富齋宴.



說真的這頓飯真難食, 一大堆加味, 加色 的加工食物是我最不喜歡食的. 最難受是那堆比[葷]宴更[葷]的菜名, 既然上素食館來, 理應求品嚐[葷]以外的食物吧, 為何又偏要忘不了那堆[葷]的食譜昵 ?? 是忘不了那豬,牛,雞,鴨,魚,蝦,蟹, 還是要比較真與假肉食在味蕾上的分別 ??? 有時候人的內心真奇怪...,為什麼不可以簡單一點呢 ??


其實我並不是個長期茹素者, 只是自己少肉多菜而已. 因為長期在外生活, 習慣了簡單的烹調方式, 更少食用加工的食物多時. 習慣了用開水煮一大盆長通粉然後放在冰箱內, 喜歡的時候就拿出來煮個香草蕃茄醬加點家造芝士熱食; 放入法醋汁加青瓜絲及蛋絲來涼泮, 或者換個日式芝麻也不錯.... 更閒時會開車到唐人街買新鮮青菜和豆腐, 用大開水白烚青菜, 用上乘的豉油蒸豆腐, 這是送白飯真是極品(因為在國外吃好的豆腐是有一定的難度). 當然有時亦會為朋友下海烹調牛扒及魚扒, 那就是滿天[葷]的生活. 我少吃肉的原因是, 多吃肉的日子人像精力多了, 所以會多動力, 同樣地也較易疲倦; 也許肉類在體內發生化學作用, 血酸增加, 人的脾氣也較易暴躁. 而且在國外已有醫學的報告表示長期食肉者的心臟會比少肉者的較易衰竭而引起多種心臟; 而皮膚會較粗糙, 毛孔易閉塞....; 我錫[荷包]更愛儀容, 所以還是少吃肉更上.


不過還是要多大陸工廠商們的熱情, 我用致誠的心去品嚐這頓齋宴; 不過下次不要再刻意為我上素食館, 點這些花錢的菜肴, 就在一般的食館裡多點一個清菜或豆腐已足夠了, 這樣大家不是食得更開懷及自在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