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0月 22, 2006

老師

在火車上身旁的三名男女正在談論一些關於自己『囝囝』『囡囡』的問題, 在他們的交談中, 偶有提及『情緒障礙』, 『閱讀障礙』, 『書寫障礙』... 等, 這些近二十年才浮現出來的人類行為定位的新名詞. 再聽下去, 才知悉他們都是中學教師, 口中那些『囝囝』『囡囡』就是他們的學生.

從他們的對話中, 我感覺到他們都並不是太著意學生在課本上的成績, 不過卻十分關注囝囡們的情緒, 分析他們的行為表現, 例如: 那個囝囝為什麼會在課堂上睡著了, 那個囡囡為什麼下課後仍不願意回家…還好努力地去嘗試幫助那些有障礙的學生, 他們都認為學校應是一個使學生感覺安全的地方, 無論他/她們在校外甚至在家裡發生了什麼事, 仍有學校這所 [風雨亭]可以擋避風雨.

下車後, 腦裡仍然記著他們的對話, 讓我感覺到在這個以考試成績去釐訂學生前途和學校等級, 而罔顧學生心智發展及情緒起伏的年代. 許多老師每天上課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考試成功率, 為了摧化出學界尖子. 不輕意地扼殺了許多莘莘學子的青葱歲月, 只是一面倒灌輸功利社會的人生哲學 - 成績好, 學位高, 有前途… 其實現今的青少年更應該去學習和認識如何面對逆境與解決困難, 他/她們更需要多些關懷、鼓勵及愛護. 君不見早前有名校學生因會考壓力而行刧, 有學生因繁重的功課而自殺嗎 ?? 慶幸還有一些用真心去培育下一代的老師, 視學生為自己的囝囡, 延續有教無類, 薰陶成性的崇高精神.

讓我們為這群老師舉杯喝采, 努力呀, 不要輕易放棄 !!!!

百喻經之雌雄兩鴿

***************

[雌雄兩鴿] 佛教百喻經之十

從前, 曾有雌雄兩隻鴿子, 共同棲息在一窠巢, 和睦相親. 當秋天果子成熟, 便一同去採摘果子以便過冬. 經過辛勤採摘後, 果實已積滿了窠巢. 過了一段日子, 由於氣候乾燥果實中水分減少, 本來滿滿一窠的果子, 變成半窠了. 雄鴿便向雌鴿發問說 : "我們辛苦採摘的果子, 是用來渡過寒冬而用的. 你竟然獨自食用, 只剩下一半. "  雌鴿辯說: "我沒有獨食, 果子是自動減少的."  雄鴿不信說 :"不是你偷吃, 怎麼會減少." 說完就狠狠地用力啄雌鴿, 卻把雌鴿啄死了.

沒過幾天, 落下一場大雨, 把巢中的果子都淋濕了, 果子吸飽水分, 膨脹起來, 又積滿了一窠. 雄鴿見此過程, 心中非常悔恨反覆自責說:" 它確實沒有偷吃, 我殺錯了, 殺錯了."  伸長頸子悲鳴說:  "鴿子, 你在那裡啊?? 鴿子, 你去了那裡啊 ??."

***************

這是佛教百喻經中的故事, 此故事比喻 : 凡夫之人心中懷著顛倒, 只看事物的表面假象. 只知對欲樂的追求, 卻不明白欲樂的本質是無常. 為了欲樂而犯戒犯罪後, 後悔也來不及了. 徒自悲嘆, 就像那雄鴿一樣.

現今社會上很多家庭紛爭, 又或同事朋友間的懷疑與猜忌. 都促使人與人之間距離愈來愈遠, 許多時候為了逹到個人的利益, 更不擇手段, 破壞了本來和諧的生活, 造成許多無法彌補的錯失乃至悲劇.

這個年代的人際關係已被物質和利慾, 築起了一堵又一堵的圍牆, 每個人為了保護自己身心, 都無奈地將自己擠身於狹窄的[自我保護空間]內, 幾乎連氣也喘不過來. 在自私與欲求牽制下, 將我們本來清淨的真心變得有盡及污染, 每日生活在不安、惶恐、焦慮及無助之中, 人怎不會不變成冷漠呢?

大雪山上的積雪, 唯有太陽的熱光可以溶化; 大乘佛法以[慈悲]喻作太陽熱光, 溶化我等凡夫的嗔恨, 繼而放下執著, 達至明心見性的究竟境界. 假若將出世間的佛法套入世間法內, 慈悲可以比喻成[無求的真愛], 唯有這份[真愛]才能衝破這種冷漠, [真愛]就像太陽熱光般溶化了雪山頂上冷漠的積雪, 將之化為清澈的流水, 滋潤大地, 孕育生機.

可惜的是世人都將無限的[真愛]定格在有限的[欲愛](欲愛在此泛指有目的、有所求的狹窄愛念), 錙銖計較[欲愛]的結果, [欲愛]的回報. 其實人與人之間由相遇、相識及至相交, 就如在兩顆細沙在海浪拍岸後的相聚, 是一種宿世的緣份, 誰也無法估計和控制, 當下一個海浪到時的候, 兩顆細沙又會出現怎樣的變化呢 ?? 所以兩個人相處最精彩之處不是在結果, 而是曾經有付出過的時刻.

這一刻讓我們嘗試走出牢困的狹窄心量, 多關心身邊認識乃至不認識的人. 不要再吝惜這句[我愛你], 這句話除了向自己所心儀的人說外, 更應向多向身邊的父母子女、兄弟姊妹、同事朋友說一聲[我愛你]. 讓[真愛]的熱光溶化這個年代的[戾氣]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