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0月 11, 2006

百喻經之沉香與木炭




[把沉香燒成炭賣] 佛教百諭經之十九

從前有一個作官人家的兒子, 到海裏去採香, 經過了好幾年, 方才得到一車沉香運回家來, 於是他拿到市場上去出賣.

因為價格太高, 過了好多天沒有銷售出去. 這樣, 他心裏很急, 而且非常苦惱.

那時他看到市場上有很多人挑著炭賣, 總是一挑到就有人買, 於是他心裏想「如果把沉香燒成了炭, 不是很快的就可以賣出去了嗎 ?」

他就立刻把沉香燒成了炭, 果然一到市場上就賣脫了, 可是一車的沉香, 還得不到半車木炭的價錢.


這是佛教百諭經中的故事, 此故事比喻 : 要修佛果, 不能怕難而生退心, 如若見異思遷, 或者退求小果, 結果自失人利, 猶如沉香成炭一樣, 是非常可惜的. 雖然學佛的最終目的是明心見性, 由煩惱的此岸到達解脫的彼岸, 但佛法絕對不是消極的, 我們要學習放下執著, 積極人生. 這個故事亦可引用在我們日常生活和做人處世之中, 假如遇到了困難就退縮, 或者為求眼前利益而放棄追求理想, 白白將許多機會及成就放走了, 就像矜貴的沉香變成了普通的木炭.

城中近日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財經新聞, 應是著名搜尋網站Google正式宣佈,以交換股份的方式斥資16億5000萬美元, 收購近年大受歡迎的影片上載網站YouTube. YouTube兩位創辦人赫爾利和來自台灣的陳士駿30歲未出頭,成立這個網站短短年半間便成為億萬富豪, 繼Yahoo創辦人楊致遠及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後再創造了神話.

陳士駿和赫爾利創辦YouTube時兩人都正是失業, 而且身上背負鉅額信用卡卡債, 某次聚會後, 因為找不到可以和朋友分享聚會活動錄影帶的地方, 才想到如果能到網路上想辦法, 他們相信同好者必定不少. 兩人在賀利家中車庫設計網路影音分享大計, 這三位小伙子就是日後YouTube的伙伴. 楊致遠與費洛為了完成大學那頭疼的論文, 在網絡上尋找資料. 在這個過程中, 他們也收集很多自己感興趣的站點並加入到書籤, 以便日後查找之用. 就是因為這一個想法成為他日後創辦Yahoo的基石, 及後楊致遠與費洛更決定放棄即將完成的博士學位,將Yahoo推到更高峰. 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從小讀書並不出色, 只是英語特別好, 他考了三次高考, 才考上杭州師範學院, 1988年畢業後便在杭州電子工學院當了幾年英語老師, 成立杭州首家外文翻譯社, 閒時更兼任觀光導遊. 1995年,馬雲在美國首次接觸互聯網, 激發他要為中國企業公司架設網站.他回國後, 辭去教職, 借了2,000美元, 在中國網絡公司逐漸萌芽的局面下, 設立了「中國黃頁(China Pages)」網站. 憑一句「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口號, 他鍥而不捨地向朋友解釋自己的理想及計劃, 去籌募他的資金. 於是在1999年初, 回到杭州創立阿里巴巴, 開展他的電子商務事業傳奇旅程, 由那一刻開始踏上成為今日「中國的網際網路之父」之路.

上述三位人士的成功, 表面看來是一個個神話, 但每個神話的背後, 除了他們在無意或刻意下去抓著機會外, 最重要是有那股追求及堅持理想的推動力. 佛說 :「眾生皆可成佛」 因為每個人都本具佛性, 只是暫被無明所掩蓋, 未能明心見性而已. 正如每個人的理想都是矜貴的沉香, 所以不要輕易放棄, 更不要將之變成木炭.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