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0月 22, 2006

老師

在火車上身旁的三名男女正在談論一些關於自己『囝囝』『囡囡』的問題, 在他們的交談中, 偶有提及『情緒障礙』, 『閱讀障礙』, 『書寫障礙』... 等, 這些近二十年才浮現出來的人類行為定位的新名詞. 再聽下去, 才知悉他們都是中學教師, 口中那些『囝囝』『囡囡』就是他們的學生.

從他們的對話中, 我感覺到他們都並不是太著意學生在課本上的成績, 不過卻十分關注囝囡們的情緒, 分析他們的行為表現, 例如: 那個囝囝為什麼會在課堂上睡著了, 那個囡囡為什麼下課後仍不願意回家…還好努力地去嘗試幫助那些有障礙的學生, 他們都認為學校應是一個使學生感覺安全的地方, 無論他/她們在校外甚至在家裡發生了什麼事, 仍有學校這所 [風雨亭]可以擋避風雨.

下車後, 腦裡仍然記著他們的對話, 讓我感覺到在這個以考試成績去釐訂學生前途和學校等級, 而罔顧學生心智發展及情緒起伏的年代. 許多老師每天上課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考試成功率, 為了摧化出學界尖子. 不輕意地扼殺了許多莘莘學子的青葱歲月, 只是一面倒灌輸功利社會的人生哲學 - 成績好, 學位高, 有前途… 其實現今的青少年更應該去學習和認識如何面對逆境與解決困難, 他/她們更需要多些關懷、鼓勵及愛護. 君不見早前有名校學生因會考壓力而行刧, 有學生因繁重的功課而自殺嗎 ?? 慶幸還有一些用真心去培育下一代的老師, 視學生為自己的囝囡, 延續有教無類, 薰陶成性的崇高精神.

讓我們為這群老師舉杯喝采, 努力呀, 不要輕易放棄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