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0月 31, 2007

Happy Halloween

To all of you
Happy Halloween

星期二, 10月 30, 2007

遲來的讚美

這段日子因為左手的傷要跑往深水埗找醫生去, 每天花差不多兩小時來來回回敷藥去....


上星期一(2007年10月22日)敷藥後, 在褔華街與長沙灣道交界的麥當奴門前側等巴士. 當時街上的交通也頗混亂, 在等候期間有一輛的士停在麥當奴的門前, 在我的平視綫向下25度角看見一位坐輪椅的婆婆要上車了, 輪椅站著一個穿著深色長褲的人; 他將輪椅推向的士的後座車門前, 然後很小心地扶起那位婆婆, 讓的士司機可以將輪收放在車尾箱內, 那位穿著深色長褲的人扶著婆婆上車, 慢慢地關上門. 的士正準備開車, 我來得及用平視綫向15度角看, 是一位身穿深灰背心, 內裡襯了一件白色短袖上衣的男仕; 我還留意到他胸口那個熟識的標誌 -- 一個黃色的英文 "M"字. 我告訴身旁的朋友, 那位應是那所麥當奴的值班經理吧, 朋友輕點頭謂 :[也許吧 !]. 其實真想將這個過程拍錄下來, 把的士的車牌快速抄下來, 再跑進去看清楚他的樣貌, 也許為他拍張照片, 好好的在這個網誌表揚一下他倆呢. 但巴士到了, 我被隨行的朋友拖了上車去....這一份衝動就隨日子消失, 郤仍未抺走腦海內的那份回憶.....


雖然我那股看清楚他的樣貌及替他拍照的衝動, 但仍有在我的網誌上讚美這兩位人仕(的士司機叔叔及麥當奴的那位工作大哥)隨喜他的善行功德(無論他的行為是出於他們個人的真心, 抑或只是基於他們工作上的需要.) 在佛經提及普賢萻薩所持十種廣大願中有 : [隨喜功德] *1, [隨喜功德] : [就是別人想做慈善向你徵詢意見, 你點一頭表示好, 或者鼓掌表示讚歎, 也是身業隨喜; 說話的讚歎或鼓勵是口業隨喜; 見到別人做善, 自然地滿心歡喜, 是意業隨喜. ] 能夠看見別人做好事總比看見別人做壞事為佳, 所以為何不心生歡喜, 衷心去讚美別人呢 !!


*1普賢菩薩所持十種廣大願行分別為 :一者禮敬諸佛, 二者稱讚如來, 三者廣修供養, 四者懺悔業障, 五者隨喜功德, 六者請轉法輪, 七者請佛住世, 八者常隨佛學, 九者恆順眾生, 十者普皆回向.

星期二, 10月 23, 2007

花卉專家告訴我

花卉專家說 :[幾乎所有的白花都很香, 愈是顏色艷麗的花愈是缺乏芬芳.] 他的結論是 : 人也是一樣, 愈樸素單純的人, 愈有內在的美質.

花卉專家說 : [夜來香其實白天也很香, 但是很少有人聞得到.] 他的結論是 : 因為白天人心浮躁, 聞不到夜來香的幽幽香氣. 如果一個人白天的心也很沉靜, 就會發現夜來香, 桂花, 七里香即使在酷熱的中午也是香的.

花卉專家說 : [清晨買蓮花一定要挑那些盛開的.] 他的結論是 : 早晨是蓮花開放最好的時間, 如果一朵蓮花早晨不開, 可能中午和晚上都不開了. 我們看人也是一樣, 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沒有作為, 中年或晚年就更難有作為了.

花卉專家說 :[愈昂貴的花愈容易凋謝.] 他的結論是 : 要珍惜青春呀, 因為青春是最名貴的花, 最容易失去.

花卉專家說 :[每一株玫瑰都有刺.] 他的結論是 : 正如每一個人一樣, 性格中都有你不能容忍的部份. 愛護一朵玫瑰, 並不要非得努力把它的刺根除, 只要學會如何不被它的刺弄傷; 同時還要學會如何不讓自己的刺劃傷愛你的人.

作者在這則文章的註腳是 :

生活中無處不閃現智慧的光輝. 一個想獲取智慧的人, 並不是非要一個名師教導不可, 也無須讀深不可測的書藉, 只要留心, 只要思想不蒙上過多世俗的灰塵, 即使在一粒沙, 一顆閃爍的星星裡, 都能聽到智慧的聲音.

節錄自威廉.貝納德[哈佛家訓]

童年在老家生活時, 因為母親愛花也是個種花能手, 她很留意每種花的特性, 在什麼時候下種, 接枝, 灌溉, 施肥.... 所以她在後園裡種了許多花花草草, 不是每種花一始就可以種得很好, 但她會孜孜不倦地去研究, 去請教別人, 因為她相信[世上無難事 只怕有心人]. 個人最喜歡就是那一片片白色簡樸清香的羗花, 在炎熱的盛夏更有消暑之效, 毫不起眼郤清新可人的米仔蘭和使人念念不忘那份幽香脫俗的白蘭, 還有嬌美細緻的茉莉與自然灑脫的夜香花, 而且茉莉花可以泡茶而夜香花用來煮湯更是頂呱呱美味呢 ! 母親真有一手, 還用皮蛋缸來種那出塵不染的蓮花, 讓我可親嚐蓮蓬裡的新鮮蓮子呢 ! 當然她也會栽種一些顏色鮮艷的花, 如燦爛奪目的芍藥, 絢麗多姿的蟹爪菊, 活潑生動的爆竹花, 熱情奔放的太陽菊, 富貴逼人的牡丹, 還有冶艷醉人的玫瑰...., 因為她說這樣整個花園就會濃淡兩相容, 多姿多釆, 這才是人生啊 !! 母親讀書不多, 懂寫的字很少; 但她每天都看報紙閱讀新聞, 留意收音機及電視機介紹的新事物. 她的名句是 :[生活就是學習, 學習就是生活], 這樣每天都一定學到新東西. 這不正是筆者所謂 :[生活中無處不是智慧的光輝]的道理乎 !!

星期六, 10月 20, 2007

如斯留學生

這個年頭將子女送往國外唸書的父母較昔日的多了不少, 其實香港每年出國的學生人數是有每年遞增的趨勢, 而近年美加多了不少的留學生是來自祖國的. 昔日能夠放洋留學的大都是家境較富裕, 不然就是學生成績超卓考得奬學金而獲出國深造; 不過香港在97的陰影下, 在90年代初期不少中產家庭, 節衣宿食要安排孩子盡早出國唸書, 有高中生, 有初中生, 甚至高小生... 讓他/她們多一個移居外地, 尋找另一個天空的機會.

可是有不少留學生身處外地時並不是真正的求學, 可能是他/她們的成績尚未達到水準, 或者們根本不喜歡讀書, 甚至只是為了脫離家人的生活範圍, 他/她們家人從香港匯來的金錢, 大部份會花在個人的吃喝玩樂之中. 試想想十來歲的年青人已開著自己的車在寬闊的高速公路上穿州過省, 住在上千米的平房中, 不知多少辛辛苦苦工作了大半生的成年人都未能達成這種生活模式. 父母們認為只要每天在港辛勸工作, 然後多匯孩子們金錢, 就是完成了父母最神聖, 最偉大的負任; 但忘郤了更需要的是教導孩子們正確人生觀與價值觀.

至於孩子們的學業 ?? 好一點的, 還是會在一些不知名的學府再選一些泠門的科目交學費; 只是缺席率總比出席率高, 不過總有辦法弄一紙畢業證書回來, 但是可以用這個科目來謀生的機會很微..., 差一點的就會將全部學費都放進自己的口袋裏, 最後做一張假的畢業證書來應酬一下, 這幾年渾噩的生活就在無聲式下過去了. 回港嗎 ??? 孩子們很難再習慣了, 反正家人也希望他/她們在外生根....; 就這樣一晃又是另一個十年, 幸運的可正式入藉成為居民, 不然就仍要四處漂泊...在全球經濟不竟的大環境下, 亦有不少要回歸家人的身邊, 等待機會的降臨.

這樣的留學生, 也許在你我身邊都會有好幾個. 這是誰之過 ??? 社會 - 因為一個回歸 ??? 父母 - 因為一份責任 ??? 孩子 - 因為一時的放任 ???

老闆溜走了

工廠的老闆溜走了, 公司關門, 工廠被封, 500多名員工追討欠薪, 一大堆的苦主拼命在追尋那溜走的東主.........在背後竟找到這樣的故事.

這個老闆不善管理 - 無論在財務或在生產上, 他可以當上近十年的老闆, 我想只是那段日子正在走運而已. 他生性風流 嗜賭, 聲色犬馬....年近六十, 跟著他身邊的女人最少可以用十根指頭去計萛, 七個兒女來自四個不同的女人; 最長的已過三十, 長孫亦快七歲了, 最小的只有六歲....這四個家庭素無來往. 應該說清楚點是亞大不知道(也許是不想去知道吧)有亞二, 亞三, 亞四,..., 亞二知道有亞大郤認為自己是最後的一個; 亞三知道前有亞大, 亞二, 但自己應是被最愛的一個, 至於亞四 !?她一定知道前面已有三個笨女人, 所以自己會是最聰明的一個吧 !!!

這個老闆最有本事之處就是能夠將三個家庭(都是在香港的呀!)安置在同一個地區而從沒有踫過釘; 最重要是這三個笨女人還不停努力工作, 克勤節儉, 每當老闆的工廠週轉困難時, 她們都會拚命四處張羅, 不管是[賣當借], 甚至甘心為這個多情種子向財務公司擔保貸款.....相比下亞四的生活較幸福, 在國內不用工作, 有樓有車, 閑來就帶著小女兒坐飛機回鄉省親, 好不威風啊 ! 但到頭來還不是為她的最愛背上了一大條[大耳窿]的數.

最後這個老闆沒有在四個女人中挑任何一個帶走, 只是同時掉下她們而悄悄溜走去了....這四個女人七個子女中總於踫上了, 相信她/他們也找到老闆最愛是誰吧 !! 讀者們你們也找到了嗎 ??? 對, 他最愛的是他自己; 因為他個人的慾念, 辜負了四個女人(最少), 破壞了四個家庭, 傷害了七個子女.

星期二, 10月 09, 2007

百喻經之笨人喫鹽

 
笨人喫鹽 

 [笨人喫鹽] 佛教百諭經之一 

     從前有一個笨人, 到朋友家裏去作客, 主人留他喫飯, 他嫌菜沒有味道, 主人就在菜中加了一些鹽, 他喫起來味道就覺得很好了.  笨人心裏想: [菜的味道好是從鹽中得來, 不多的鹽就這樣好喫, 那麽多喫些鹽, 味道一定格外好了.] 這樣想了以後, 笨人就向主人索取了一杯鹽, 一口吞進嘴裏去, 不料鹹得命, 就急忙把鹽從嘴裏吐出來. 

資料來源 :香海正覺蓮社網站, 遊化人間故事篇 http://www.buddhist-hhckla.com/tour.html/

         這是佛教百諭經中的故事, 此故事比喻 : 修行人適當地節量飲食*1, 少欲知足, 是對於身體和修行都有好處的; 佛陀在世的時候, 當時有一些外道, 矯枉過正, 索性提倡不進食, 認為這樣就可以得道, 因此有斷食七天或十五天的, 結果影響身體, 因餓而死, 對修行一點兒沒有益處, 這是錯誤的.  那種作法和笨人喫鹽一樣, 是可笑而愚蠢的舉動.   

註解 : 節量飯食*1 – 佛陀制度比丘每日食一餐, 過了中午不進食, 只飲漿水, 為要人少欲知足, 看輕皮囊, 使心心在道當然亦有一些大成就者, 他們在修行時達至不眠不休, 不食不喝,  就如虛雲老和尚一個禪定已是三日三夜.  但這一些都是根據行者的根器與因綠, 循序漸進依法修行, 才可以獲得真正的成就.


學習每一件新的事物時, 都應該先暸解其宗旨, 繼而循序漸進才能融會貫通得心應手.  做人處世, 學佛修行亦無分別;  如果只是斷章取義, 囫圇吞棗, 終不可得, 就如[笨人喫鹽]不是味兒.   學佛修行的目的應是為了放下執著, 捨棄這個軀殼的喜樂, 穫得真正的解脫, 達到[自利利他]的究竟境界. 

佛家修行注重發心, 菩提心是佛弟子不可缺少的.  菩提心是建基於[四無量心]上, 所謂[四無量心]就是[慈悲喜捨]的行為, 透過認識及實踐這四種行為將我們的心量擴展至無限的心念, 把[自利利他]的心態擴張, 繼而使我們的心境得到真正的安樂, 和平, 自在及歡喜.

[慈悲喜捨]的意義 :
[慈]是予眾生樂, 就是令一切的眾生都能夠從我們的服務, 工作和施予中得到快樂.    佛家重視「無緣大慈」就是眾生雖與我們沒有任何關係, 但我們仍然一視同仁,不論親疏地, 同等令他們快樂.  套用現代概念來說, 就是不論親疏遠近我們都應該付與[關懷]和[愛護].

[悲]是拔眾生苦, 也就是幫助眾生去除各種各樣的痛苦. 佛家倡導「同體大悲」, 即我們要對一切眾生的痛苦, 感同身受, 迫切地想方設法盡速去除.  套用現代概念來說, 就是對週邊的人與事都應具備[同情]及[悲憫]心.

[喜]是隨喜和歡喜, 所謂[隨喜]就是見他人得到好處, 亦如同自己獲得一樣, 心生歡喜, 真誠地為他人高興.  當看見他人行善, 會誠心讚許, 心懷喜悅, 與有榮焉, 不應心存疾妒,  這是無私精神的體現. 至於歡喜是指常懷歡喜心, 從實踐中得到安樂, 高高興興地去服務眾生, 也令眾生歡喜, 能夠如實做到[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套用現代概念來說, 就是看見別人得樂時應有[歡喜]的共鳴與[贊助]別人獲得歡喜的心態.

[捨]是等捨和放捨, 等捨是平等無執, 對眾生不起分別, 一視同仁. 而放捨則是放下自己的貢高我慢(即一種以自我為中心,高高在上的態度.), 不會事事以自己為先, 以自己為中心而漠視旁人的感受; 繼而願意放低身份尊嚴為眾生服務.  套用現代概念來說, 就是視一切人[平等]並能共他們一起[分享]自己擁有的.

概括而言, [慈悲喜捨]是一份可以放下自我執著的偉大無私大愛,  就如父母對子女的愛護及關懷般, 不求回服, 毫無目的地去關心, 憐憫, 贊助他們, 亦願意與他們無條件分享一切.  如果每個人在世上都能將父母對子女的愛擴展出去, 減少用自我為中心, 以平等無私的態度來服務社會, 相信孔夫子的[大同世界]會實現於今日, 而這也是佛家所希望建立的[人間淨土].
 

星期六, 10月 06, 2007

籬笆上的鐵釘

這幾天在閱讀[威廉.貝納德]的[哈佛家訓](Hardvard Family Instruction), 作者在序言中說這是他送給其兒子及女兒的一份特殊的人生禮物. 我更同意無論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或是經歷過世事風雨的成年人閱讀這本書都同樣有滿足感. 今天就讓我們一同分享其中一篇.


籬笆上的鐵釘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從前, 有一個脾氣很壞的男孩, 他的爸爸給了他一袋釘子, 告訴他, 每次發脾氣或者跟別人吵架以後, 就在院子的籬笆上釘一根釘子.

第一天, 男孩釘了37根釘子, 以後的日子裡, 他慢慢學著控制自己的脾氣, 每天釘子逐漸減少了. 他發現, 控制自己的脾氣實際上比釘釘子要易的多.終於有一天, 一根釘子都沒有釘, 他高興地把這事訴了爸爸.

爸爸說 : [從今天以後, 如果你一天都沒有發脾氣, 就可以從籬笆上拔掉一根釘子.] 日子一天一天過, 最後, 籬笆上的釘子被全部拔光了.

(看到這裡, 你會認為這個兒子在爸爸的誘導下控制了他的壞脾氣, 但作者的重點還在後段呢.)

爸爸帶他來到籬笆邊, 對他說 :[兒子, 你做得很好, 可是, 看看籬笆上的釘孔吧, 這些洞永遠也不能恢復原來的樣了. 就像你和一個人吵架, 說了些難聽的話, 你就會在他心裡留下一個傷口, 像這個釘子洞一樣.]插一把刀子在一個人的身體裡, 再拔出來, 傷口就難以癒合了. 無論你怎麼樣道歉, 傷口總是在那兒. 要知道, 身體上的傷口和心靈上的傷口一樣都難以恢復.

作者在這篇的註腳是這樣的 :

你的朋友和你的家人都是你寶貴的生命財富, 他們讓你更自信, 讓你更勇敢. 他們總是隨時傾聽你的憂傷, 你需要他們的時候, 他們會支持你, 向你敞開心扉. 可是, 有時你會說出傷害他們的話, 或者做出讓他們痛心的事情. 不要認為他們不會介意, 就像在籬笆上釘過釘子一樣, 傷害會留下永遠的痕跡.

壞脾氣是一柄雙刃劍, 它在傷害別人的時候, 同時也傷害了自己.

星期四, 10月 04, 2007

幾可亂真 -- 石頭宴

這個國慶假期往沙田新城市廣場看了一個以石頭為主角的[盛宴], 這個名為「石頭‧盛宴」是展出由上海的石頭收藏家陳興紅所收藏的部份珍品, 因為陳先生本身亦是名烹飪高手, 所以他善用奇趣異石模擬出很多菜式, 以此表達石頭藝術與飲食文化的結合, 他的理想是「想把石頭宴擺到世博會上去, 讓世界各地的人有機會欣賞中國的飲食文化和石頭藝術.」而這次就可以在這個廣場可看到他多達68道菜式了.

來 ! 來 ! 來 ! 讓我們用眼睛來品嚐其中一些菜式吧.

開飯啦!上海「石癡」陳興紅擺出滿飯菜,不過就只有「色」,香、味皆欠奉,因為大到排骨、海參,小到薑 蒜頭,所有的菜式都是由石頭做成。
據《新民晚報》報道,現年 50歲的陳興紅本身是烹飪高手,也是一名石頭收藏家,他從 1990年代開始收藏石頭,偶然發現一塊奇特的化石,形狀類似三個蚌殼相扣,便靈機一觸,可以用它來砌成一味「清炒河蚌」。從此,陳興紅對「石頭烹飪」的熱愛就一發不可收拾。聽說內蒙古地區有不少奇石,他每年都要去兩、三次,到牧民家蒐購石頭。

拾獲奇石似蚌殼

靈機一觸幾個月前,陳興紅和侄女陳旎決定整理石頭,但是要從成千上萬的石頭收藏品中找出「食材」,其難度無法想像。陳興紅拿出一小碟「龍井」說,這是從 100斤小石仔裏揀出來的,是「品相」最好的一碟。

憑藉自己多年的積累,陳興紅用水晶做「俄羅斯烤餅」、盤絲瑪瑙做「銀耳蓮子羹」,化石砌成「炒田螺」,火山岩則恍如「煎紅衫魚」。大大小小共有 153道菜,飯桌不夠放,他就連褥都騰出來展示「石頭宴」。除了有上海菜桂花肉、糖醋排骨,還有一碟白切雞,連雞心、雞腎上碟,維妙維肖,甚至旁邊的薑 也是用碎石製成。除了「正餐」,還有蛋糕當「甜品」,更有瓜子、花生等「零食」,雖然不能吃,卻令人大飽眼福。

盼世博會擺石頭宴

發揚光大陳興紅表示,太太一開始強烈反對他這嗜好,他把石頭拾回來,太太轉頭就當垃圾扔出去,兩人爭吵不斷。時間長了,太太對他無可奈何,只能任由他玩石頭,陳興紅為彌補對太太的歉意,做足「住家男人」,所有家務一手包攬。對於未來,陳興紅計劃找一位名廚,對「石頭菜式」的造型和顏色搭配等作進一步加工,再取些別致的菜名。他信心十足地說﹕「我想把石頭宴擺到世博會上去,讓世界各地的人有機會欣賞中國的飲食文化和石頭藝術。」

星期三, 10月 03, 2007

上師的開示

 
頂禮根本上師  第三世蔣貢康楚仁波切

Picture

(1954  ~  1992)






十月一日, 除了是祖國國慶外, 對我而言還是一個很重要的日子, 因為今天亦是我的尊貴上師-- 第三世蔣貢康楚仁波切的生忌.  上師於1992年捨報於英年, 這使我等弟子更明白人命無常. 今天假借這個網誌, 上載上師在1990年於加拿大多倫多時輪金剛法會裡給弟子的開示, 以茲紀念, 勿令忘失.

第三世蔣貢康楚仁波切開示 

 

時間 : 1990年加拿大多倫多時輪金剛法會  譯者 : 林利亞 

密宗如果沒有顯教(經教)做基礎是不可能成就的。但你或許會問:「如果只修顯教而不修密宗,是否能開悟?」答案是肯定的,你一樣可以開悟。所有開悟所需具備的東西都在顯教經典裡面。不過因為它扮演證悟的是種子的角色,因此成就所需的時間較長 -- 需要時間耕耘讓種子發芽。 

密宗與顯教在修行的理念上其實差異並不多,主要差別在於其使用的修行方法。密宗更直接趨入,但兩者其實就是同一回事,這點很重要。 我要再一次聲明,密宗並沒有辦法用法術咒語把我們看到的東西改變,它只能幫助我們去除對此世界根深蒂固的執著。

我們發現當執著現起時,看到的東西都是清淨、不好、不滿意的。 由於這個觀念實在太重要了,我希望再把這點重複一遍。密宗並不能用唸咒語、施法力或法藥之類的東西造成什麼改變。很多人有此印象認為密宗有什麼神通力,因此怎樣做都沒關係,反正只要求助神通法力,所有問題便可解決。 

當修行使我們的心更清明後,我們回過頭來看自己時便瞭解,由於我們對事事不滿或深覺生活了無意義,使得我們好像活在無明堆裡,而帶著錯誤的觀念修行,就如帶著一個迷惘陷在另一個迷惘裡,這些修行都是多餘的,因為根本無法帶領我們走上正道。 

密宗關心的是如何去除執著,在這方面,它與顯教的目標並無任何不同。